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尊龙凯时(中国)人生就是搏!|李嘉诚巨资砸向欧洲背后的秘密?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7:08    次浏览

【作者微信号】:bzzcaijing 近日,有媒体透出,从2010年至今,李嘉诚家族约半数的公司资产已转移至欧洲。其间李嘉诚总共在海外完成11笔收购,涉及1868亿港元,包括基建投资1517亿港元和352亿港元的电讯并购,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6.75%,这也被外界总结李氏家族的“脱亚入欧”。其实,李嘉诚家族在欧洲市场战略布局已有多年。早在2013年底,英国媒体就戏言称,李嘉诚海外并购几乎买下“整个英国”。自那时候开始,媒体就发现李嘉诚正在逐步拥抱欧洲。而如今李嘉诚的投资旗舰和记黄埔2014年财务报告也显示,欧洲已成为其收入最重要来源,贡献了43%的总收入,光英国就贡献了18%;加拿大和香港分别贡献了14%、15%,中国内地为11%。不过,近日李嘉诚之子李泽楷旗下的电讯盈利收购法国一家视频公司Dailymotion被政府“婉拒”。本来这项收购生意马上就要谈妥,但法国社会党政府介入了这桩交易。法国政府不主张为Dailymotion选择一个非欧洲的买家。对此,电讯盈利表示“政策似乎偏袒法国或欧洲解决方案的环境,这对于国际企业参与者来说是令人沮丧的。”现在的状况是,李嘉诚家族一边大规模抛售香港、内地的资产,退出中国市场,仅去年1月至今,李嘉诚通过转让资产或其他方式套现逾738亿元人民币。另一边,却大肆收购欧洲资产。有人做过统计,在李嘉诚近15000亿总投资版图中,已有7500亿元砸向欧洲,其中英国成为大本营,投资了近3000亿元。那么李嘉诚不惜动用巨资砸向欧洲背有究竟有哪些秘密呢?首先,为了摆脱债务危机的阴霾,欧洲国家纷纷放低投资门槛,改善了投资环境。在英国卡梅伦首相上台之后,急需要获得大量海外投资,来稳定英国经济低迷。无奈之下,英国政府只能放下身价主动接触中国,而李嘉诚就接了英国政府的橄榄枝,一下拿出3000亿元人民币砸向英国。近日,英国汽车业又放开控股权,允许外国个人、民营、国有公司控股,但是必须在英国国内投资,英国图的就是增加就业、税收、资产出售。此外,英国4大移动通信商如沃达丰、O2、和黄旗下的3UKEF(Everything),但没曾想李嘉诚一家就控制英国电信公司四家中的3家,英国三大铁路及车辆租赁公司之一的艾佛施尔被李嘉诚11亿早就的收购了。李嘉诚正是看到了欧债危机下,欧洲国家政府被迫降低投资门槛、开放更多投资领域的契机,大肆投资欧洲国家资产。这在欧债危机之前是不可能完成的交易。再者,欧洲国家相对平稳的政局,和开放友好的态度,也是吸引李嘉诚“脱亚入欧”的原因之一。李嘉诚在香港,与新任特首关系并不和睦,经常要批评香港政策,为了避免资产风险,李嘉诚也只能选择政治上比较安全、投资环境相对较好的欧洲国家。而相对于一心要遏制中国崛起的美国而言,欧洲国家却并没有这种糟糕的想法。所以,去欧洲国家投资在政治上还是比较安全。当然,李嘉诚也看好在经历了欧洲债务危机后,欧洲经济发展的后劲。最后,抄底欧洲资产,投资刚需领域。李嘉诚投资英国基本上在房地产、酒店、港口、电信、铁路、公共饮用水等刚需领域,并没有涉及石油、煤炭这种淘汰的产业领域。所以风险很小,相反,巴菲特抄底石油领域的油服公司、石油产油炼油公司,到是亏损了。在李嘉诚看来,投资欧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,不仅风险低,而且回报率也很不错,相对于国内投资资产已不高的回报率。抄底欧洲资产,就是买了一座金矿山。李嘉诚弃港投英,除了其本身就有的一种“欧洲情结”之外。我们也可以看出,在欧债危机之后,欧洲的投资环境正逐步改善,许多国家为了经济的复苏,不得放宽对外开放之门。再加上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,英、法等国的政治稳定,法律法规比较成熟等优势也是吸引李嘉诚投资的主要原因。当然欧洲的基础公用产业目前正处于投资的“洼地”,作为华人首富的李嘉诚提前进行战略布局,也是在预期之中。【作者微信号】:bzzcaijing